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本是極力反對偶像崇拜的。佛陀在世時,批判過當時婆羅門教的神靈祭祀和梵天崇拜,否認世界主宰而加以崇拜。佛陀自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佛陀是人間的佛陀。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微脆,是沒有永恒、獨存、唯一的絕對存在。就是這樣一個徹見緣起法相的人間覺者,諄諄教導弟子在善知識的指導下,還要依靠自己如法修行才能走向解脫,臨終時還交待隨行弟子在他去后以戒為師。佛教中佛像的出現,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出現了佛像。道教是多神教,神仙繁多,宗教偶像造像也很多。道教的最終追求是得道成仙,被信眾認為是得道成仙的仙人都被尊奉為偶像來崇拜和祈求。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其中涵蓋了中國神仙系統中的各路神仙。相對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這些神教而言,中國傳統的佛、道教則將神像納入其宗教信仰之中,成為其信仰體系有機的組成部分。天下名山僧道多,祖國的名山在川,幾乎無不留下佛、道教的印記。佛教、道教的石窟、壁畫、塑像、塔林、瑪尼堆、浮雕乃至于肉身像,無不受到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
漆金關公神像雕塑
這些佛、道教的神像,主要有三種功能:一是宗教功能,主要用于佛、道教信仰者崇拜、供養;有些宗教塑像、畫像也作為修煉之用,特別是佛教密宗的荼羅(壇場);也有一些宗教形象被認為有驅邪降魔的功能,如佛教明王金剛、道教的門神形象等等。二是傳教功能。傳教、道教的藝術形象可以莊嚴廟宇殿堂,讓信仰者產生或敬畏或親近的感覺;一些佛陀、老子等宗教人物的傳記經歷佛、道教經典中的故事,以及佛、道教法師活動過程,都可以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本生畫、經變畫、水陸畫等等,將其教理教義在潛移默化中傳達給信徒。三是藝術功能,主要用于人們的審美欣賞,但同時也可以增加佛、道教自身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