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幾千年的風雨歷程中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動物形象一直深深的扎根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這就是本領強大,呼風喚雨的“龍”。龍真實的樣子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估計誰都沒有見過,所以也不能確切的描繪出它真實的樣子來,但是根據古時候傳說他是集中了九種動物于一身:頭如駱駝、叫如麋鹿、耳如犀牛、脖如蟒蛇、磷如錦鯉、爪如雄鷹、掌如猛虎。對于這樣的形象描述讓人們覺得它是一個神奇的動物,那么中華民族為什么以龍作為民族的圖騰呢?
紫銅鑄雙龍戲珠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圖騰,圖騰一詞原本源于印第安語toten的譯音,意思是“他的親族”遙遠的原始人認為每個部落都會和一種動物或者一株知足有著親密的聯系,它們有著親族的關系。這種動物或者植物必然就會收到該部落的保護和崇拜,比如頭如鴿子、身如雄鷹的“津巴布韋鳥”,它就是非洲津巴布韋的圖騰。現在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古時候“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它不是龍,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奇,它應該是一種大型的鱷魚(蛟鱷),這種鱷魚的所有體形特征都和“龍”很相似,它可以活很久,有的達到上萬年,有些品種的鱷魚對自然界的氣壓變化特別敏感,當有雷雨之前它們會發出低沉的吼叫聲,這時后古人無法理解隨后而來的雷鳴與暴雨,所以就認為它們是可以呼風喚雨的神獸,拜它們為雷神、雨神、風神。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古人狩獵時,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龐大且具有危險性的動物,因此懼怕和崇拜伴隨而來,認為它是水神、地神、戰神。慢慢演化為我們今天熟知的龍,使它更神奇,更萬能。把蛟鱷當作圖騰的還有古代,印度、巴比倫、瑪雅文化的先民。
漆金雙龍戲珠銅雕
當到了封建王朝統治的社會,人們對龍的精神需求變得多了,故而龍的種類也多了起來。如:囚牛、狴犴、赑屃、螭吻、睚眥等等,并賦予了每一種龍一個特性,有的愛唱歌、有的像老虎,虎虎生威、有的貪吃、有的性格兇殘,可謂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這也反應了當時的人民已經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望都寄托于某一物上,而作為中華名族圖騰的“龍”也必將成為這一載體。如今每當看到國門前那對漢白玉華表上刻著的巨龍時,都會被它的氣勢與莊嚴所震撼,龍的圖騰經歷了數千年的傳承,它的意義再也不是它的本身,它是象征國人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精神,那昂首向天的姿態也預示著中國定能“龍飛九天”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