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是民間流傳的一種民俗,尤其是在閩粵地區關公的寺廟更是多見,銅雕關公像更是數不勝數。關公又稱為關帝爺、帝剎公,與孔子并稱為文武圣人。近代以來,越來越多人定制銅雕關公來拜。在香港地區,黑白兩道都會拜關帝!因此銅雕關公像更是多見!但是細心人可能會發展,大部分的銅雕關公像的眼睛都是閉著的,不論其造像多么雄偉,這一細節基本不變!
義薄云天關公像
廠家在制作銅雕關公的造像時,通常會在第一步設計上停留較長時間,因為銅雕關公根據其造型的不同各部分的比例也需要稍作調整,如持刀站立的武關公,便要在設計上注意頭、軀干、以及下半身的比例,比例的控制便是為了凸顯其凌厲霸氣的氣勢,而坐于案上看書的文關公,又會通過比例的把控來實現關公敦儒爾雅的睿智!騎馬的關公造型的比例與前兩者更是相去甚遠!關公信仰在中國由來以久,尤其經過明清兩代統治者的極力褒揚,國人對關公的崇敬在那時達到了高峰。
坐式拿刀關公雕像
關公精神以關公銅雕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關羽,漢代名將,其傳奇的一生及崇高的人格使得他在民間信仰中由人化神,不斷承載著各種神職,庇佑一方。而以關羽的道德表現為核心的關公文化,以“忠、義、仁、勇、禮、智、信”的深厚內涵傳承至今。在現在走在大街上,細心的人會發現商場各個地方都擺放著銅雕關公,還有廣場寺廟都擺放這大型關公。
關公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日益成為不同國籍、族群、地域群體的精神和信念支撐,成為全球華人的精神追求。關公文化”作為我國一種傳統的文化現象,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也不排除封建迷信的因素,但它和優秀傳統文化一樣,包含著不為特定歷史時期和社會政治形態所限定的普遍意義和恒常價值,它既可內安梓里,又可恩敷異域,外睦鄰邦,對內對外都可以起到凝聚與整合作用。關公是民族文化向心力的強大體現,也是“文化自信”道路的正確方向,華僑華人不僅為其自豪,更將關公文化傳播至世界各地,各國則選取關公文化中的內容,有所側重地進行吸收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