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室于御用監內設“佛作”,專制藏式佛像,作為布施西藏宗教領袖之禮。“永宣宮廷造像”是明代金銅佛像的輝煌時期,漢藏金銅造像的廣泛交流和完美融合,改變了中原地區傳統的造像面貌,漢地造像有了明顯的藏式造像特點。現以中臺山博物館的明代金銅佛像為例,說明明代造像漢藏合璧、紋飾絢麗的新風貌。
彩繪如來佛像
如來佛彩繪雕塑
一、分明嚴整的頂嚴雙珠館藏“金銅佛坐像”,鎏金燦然,螺發尖圓,肉髻高顯,頂嚴雙珠,分明嚴整。頂嚴雙珠形式,結合宋前漢式佛像的髻珠,飾于肉髻和底發間的形式,并延續元代梵式佛像的寶珠頂嚴,置于肉髻頂上的形式。雙髻珠相,顯密混融,漢藏合璧。佛像雙目俯視,眉間白毫,兩眉與鼻梁相連,力度挺拔犀利。嘴部細巧,留有紅彩,雙頰豐滿,五官刻劃線條銳利,顏貌舒泰。頸刻三道紋,胸前鏨刻“卍”字交疊輪廓線,雙乳以突起圓點表示。雙手結禪定印,趺坐于蓮座上。佛像手足皆有法輪,足底平直,表現如來足跟廣平相、足安平相及手足千輻輪相。
黃銅如來佛塑像
銅雕如來
二、紋飾絢麗的佛衣裝飾佛像內著僧祇支,腰系結帶,身著漢式雙領垂肩袈裟,衣緣呈U形垂至腹前,肩披大衣,衣緣翻轉,內層法服及袈裟衣緣、衣擺均鏨刻精美圖案,滿敷牡丹唐草紋飾,花朵綻放、枝蔓舒展,流暢生動、工麗細致、層次分明、紋飾絢麗,具有華麗裝飾效果。以突出衣褶顯袈裟之厚重,小腿衣褶圓弧形紋,佛衣強調裝飾要素,內法服和外袈裟邊緣鏨刻花紋等,都是明代造像之風格特色。
三、造型別致的佛座樣式此缽形蓮座如大蓮蓬,以七重蓮瓣組成,瓣葉飽滿規整,蓮瓣端頭尖挺有力。底層六角形圍欄式底座,六欄楯、欄桿、欄柱圍繞,內刻水波紋、飾六條突起卷浪對應六欄柱,圍欄式底座造型或與建筑、家具工藝有關。蓮座加上圍欄式底座,形式繁復別致,具多重象征意義。圍欄式底座或象征大蓮池,蓮座和底座間以圓柱相連,圓柱由一龍形走獸右旋環繞,圓柱或象征大蓮莖,龍形走獸或象征護法龍天,蓮座象征蓮莖上開出大蓮花。佛像坐此佛座上,表此心猶如蓮華出淤泥而不染,雖身處卷浪翻波的五濁惡世,心能清明作主,不受染著。
此造像由主尊、蓮臺及六角形圍欄底座,三件式組件所構成。
“金銅佛坐像” 明(1368-1644) 銅鎏金 H56×W2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