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被世界醫學界稱之為與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齊名的三大醫德名人之一。國內對孫思邈的醫德思想進行研究的越來越多,許多專家認為,孫思邈醫德思想的形成,離不開當時的歷史條件。隋唐的統一以及開放的文化交流,佛、道興盛以及前代醫學醫德思想經驗的積累,為其形成奠定了基礎;唐代政治經濟的發達。為孫思邈醫德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條件,還有唐朝的政策和醫學教育制度等等。都為孫思邈研究醫學、繼承以前歷代醫家優秀的醫德傳統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同時中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素稱禮儀之邦,在許多古代文化典籍中,都充滿了道德禮儀的論述,因此,孫思邈的醫德思想也是在繼承古代精神文明之大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孫思邈的“大醫精誠”中的論述,內涵了儒家的“醫乃仁術”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及佛家的“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思想這三個方面。“大醫精誠”篇中包含了儒、道、佛三家的道德觀,三者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成就了孫思邈的醫德理想。
古代名醫張仲景銅雕
孫思邈在“大醫習業”“大醫精誠”中明確指出了要成為大醫應該和必須要做的學習和行事準則,而且把醫術的精湛融入到醫德當中,這就為醫者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孫思邈指定了中國傳統醫德的新規范,給后世各代醫家以繩墨的作用,孫思邈的醫德不單單只來源于儒家、道家或佛家,而是對各家文化吸收消化之后的綜合運用,正是其文化的多元性,才造就了孫思邈醫德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孫思邈把精湛的藝術也看成是醫德高尚的一種表現,因為高尚的醫德會鞭策醫者不斷的提高診治水平,反過來再促進醫德的發展,醫德和藝術是相輔相成,互相提升,密不可分的關系,精與誠是融為一體的。因此必須刻苦學習醫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不斷的提高醫學素養,將高超的藝術和高尚的醫德統一起來,這樣才能達到治病救人的理想效果。